中阿含经卷第十(2 / 3)

佚名 / 著

第五小说网 https://www.di05.cc,最快更新 中阿含经最新章节!

惭愧经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六(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六竟(一百一十字)。

(四八)中阿含习相应品戒经第七(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诸贤。若比丘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若不害根者。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持戒。便习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戒经第七竟(三百九字)。

(四九)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八(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无是处。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无是处。不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无是处。不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处。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处。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处。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有是处。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八竟(三百字)。

(五○)中阿含习相应品恭敬经第九(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不具学法已。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不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有是处。具学法已。具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恭敬经第九竟(二百一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习相应品本际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何谓有爱习。答曰。无明为习。无明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无明习。答曰。五盖为习。五盖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五盖习。答曰。三恶行为习。三恶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恶行习。答曰。不护诸根为习。

不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护诸根习。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习。不正念.不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念.不正智习。答曰。不正思惟为习。不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正思惟习。答曰。不信为习。不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不信习。答曰。闻恶法为习。闻恶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恶法习。答曰。亲近恶知识为习。亲近恶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恶知识习。答曰。恶人为习。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明.解脱习。答曰。七觉支为习。七觉支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七觉支习。答曰。四念处为习。四念处亦有习。非无习。何谓四念处习。答曰。三妙行为习。三妙行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三妙行习。答曰。护诸根为习。

护诸根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护诸根习。答曰。正念.正智为习。正念.正智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念.正智习。答曰。正思惟为习。正思惟亦有习。非无习。何谓正思惟习。答曰。信为习。信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信习。答曰。闻善法为习。闻善法亦有习。非无习。何谓闻善法习。答曰。亲近善知识为习。亲近善知识亦有习。非无习。何谓亲近善知识习。答曰。善人为习。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本际经第十竟(七百五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习相应品食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

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如是有爱亦有食。非无食。

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食经第十一竟(一千八百三十三字)。

相关阅读: 开局三十二岁,老夫人智斗全府逍遥江湖1末世之尸海人途提前登录的我,杀疯了!超低配洪荒之财可通神攻略反派魔神后,我死遁了疯批师叔她杀疯了,全宗火葬场!暴君的巫蛊娃娃她活了首富重生九零,跪求媳妇原谅新婚夜被送人,她转身嫁权臣

相关推荐: 恋综摆烂,这个登徒子有点东西!玄幻:一剑永昌重回巅峰,我闪婚京圈太子爷沈小姐发癫后,舔狗饭碗踹翻了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结婚十年,妻女厌我,离婚后我炙手可热你要出轨白月光,女神追我你哭啥人在高武,从收集词条开始崛起离婚后前妻成女帝,却不知我已万界独尊穿越后,高启强见我也得麻官途:谋定而后动步步高升:从在领导家借宿开始!无终倦意从女子监狱走出的修仙者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医武双绝?美女总裁对我死缠烂打都市弃少竟是诸天少主冻死冰湖中,我重生独美谋东宫综穿之素瑶替嫁庶女凤倾天下鸿蒙炼天诀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凡尘修士玄幻:血脉觉醒后,他一剑掌天下重生八零:老太太棒打孝子贤孙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1 第五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简体版 · 繁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