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脸色越发阴沉。面对众臣的指控,他虽未明确表态,但眼中的犹豫与迷惑已经显露无疑。
燕如烟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臣请求彻查!若臣有半点贪墨之举,甘愿受法律制裁。但若是有人蓄意诬陷,也请陛下明察!\"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目光如炬,直视龙椅上的帝王。
然而,朝堂上的局势已经明显对她不利。那些本应站出来为她辩解的官员,大多沉默不语,有的甚至低头避开她的目光。
张清风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陛下,燕大人推行新政以来,废除了多少不合理的苛捐杂税,扶持了多少贫苦百姓!这些功绩有目共睹,岂容污蔑?\"
李玄璋的目光如刀般射向张清风:\"张大人,您身为兵部尚书,自从燕如烟掌权后,官升三级,封爵加赏,获益最丰。如今为她辩护,难道不是回报她的恩宠吗?\"
张清风勃然大怒:\"李玄璋,你血口喷人!我张清风一生为国,岂会为私利徇私?若不是燕大人力主改革,这天下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
\"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李玄璋冷笑,\"改革固然重要,但若以贪污腐败为代价,恐怕得不偿失吧?\"
两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朝堂之上的气氛越发紧张。
燕如烟冷眼旁观这一切,心中已然明了李玄璋的计策。他不仅要攻击她本人,更要孤立她的支持者,使她众叛亲离。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围剿,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扳倒她,废除新政。
就在局面愈发混乱之际,皇帝忽然拍案而起:\"够了!\"
金銮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帝王发落。
皇帝面色阴沉,目光在燕如烟和李玄璋之间来回扫视:\"李爱卿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重视。朕念燕爱卿戮力国事,功劳不小,但若真有不法之处,也决不姑息。\"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威严:\"即日起,暂命燕如烟回府闭门思过,等候朕的进一步决断。同时,命御史台彻查此事,一个月内给朕一个交代!\"
苏皇后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
李玄璋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燕如烟心头一震,脸色霎时间变得苍白。她没想到皇帝竟会做出如此决断,这意味着她将失去大部分权力,更意味着新政很可能就此夭折。
她强忍心中的震惊与不甘,深深一拜:\"臣遵旨。\"
声音虽平静,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烈火。
朝堂上的官员们议论纷纷,有人面露惋惜,有人则掩不住幸灾乐祸的神色。
张清风面色阴沉,眼中满是怒火。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紧握双拳,默默站在一旁。
散朝后,燕如烟独自走出金銮殿,背影孤寂而挺拔。
远处,李玄璋与苏皇后站在一起,交头接耳,眼中尽是得意的光芒。
\"燕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燕如烟回头,看到叶如歌快步走来,脸色凝重。
\"大人,\"叶如歌压低声音,\"有人暗中搜集证据,试图证明您与敌国勾结!\"
燕如烟瞳孔骤缩:\"什么?\"
\"李玄璋的心腹最近频繁出入一个废弃的宅院,据说那里藏着一名敌国的密探。他们正试图伪造一些往来书信,栽赃给您。\"
燕如烟的眼神陡然变得锋利如刀:\"这是要置我于死地!\"
叶如歌点头:\"不仅如此,还有消息说,李玄璋已经派人在您府上附近安排了刺客,一旦时机成熟,就会\"
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燕如烟冷冷一笑:\"他们是怕我活着,会找到反击的机会吧。\"
\"大人,现在怎么办?\"叶如歌面带忧色。
燕如烟目光如炬,扫过远处的宫墙,低声道:\"告诉张清风,让他暗中布局,保护好我们的眼线。至于那个所谓的敌国密探有必要去会一会。\"
\"您是说\"
\"我自有安排。\"燕如烟打断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李玄璋以为今日他胜券在握,却不知道,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孤独而倔强,如同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蓄势待发。
回到府邸,燕如烟的心情异常沉重。今日朝堂之上的变故,证明了她的支持者远比想象中脆弱,而敌人则比预期更为强大。
她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的残阳如血。今日的失利,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安危,更关乎万千百姓的福祉。如果新政就此夭折,那么那些指望着能过上好日子的黎民百姓,将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她转过身,看到叶如歌神色匆匆地走进来。
\"大人,\"叶如歌低声道,\"张清风和几位忠心的朝臣已经暗中聚集,准备为您搜集证据,反击李玄璋的诬陷。\"
燕如烟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告诉他们,要小心行事。李玄璋此人心狠手辣,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反对他的人。\"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坚定:\"至于我是时候背水一战了。\"
窗外,暮色渐浓,一场惊天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