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徐凤鸣紧紧相拥,两人四肢纠缠,相互依偎,仿佛在寒夜中互相取暖。
秦川:“……”
“快宣太医!”
秦川大喊一声,忙带人将赵宁从棺椁中抬出来,又命人拿来厚实的斗篷裹着赵宁抬出了陵墓。
赵宁到底没死透,又被胡濯尘救了回来。
这次一醒,他又依照诺言,在这世上多挺了好几十年,带领着这个他和徐凤鸣亲手建立起来的王朝走向繁荣,也让在战乱中磋磨了几百年的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两年后,洛阳王都修建完毕。
迁都的大小事宜早在几年前就制定好了,文武百官、史料书籍已经按部就班地开始往洛阳城迁徙。
赵宁刻意走在最后,他不愿意走,大安城有他的凤鸣,他不愿意离开。
一个月后,所有的人和事物都陆陆续续搬走了,赵宁再也没有留下来的理由了,他必须走了。
他独自一人待在鸿书殿,书房里面的史料书籍已经搬走了,偌大的书房里空空荡荡的。
若不是赵宁知道这是自己的书房,他都要怀疑这地方是不是从来没有过人。
赵宁的足迹踏遍整个书殿,似乎想在这里找出点什么东西来。
可这偌大的宫殿内,什么都没有。
他待的久了,不禁开始自我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来。
这地方究竟是自己的记忆里那样的,还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父皇。”
一个稚嫩的童音响起,年仅五岁的小太子穿着一身王袍站在赵宁身边,竭尽全力地抬起头,睁着一双干净澄澈的眼睛,直勾勾看着赵宁。
小太子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皮肤白皙,一双大而园的眼睛清澈明亮,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你怎么还没走?”赵宁侧眸看向小太子。
“儿臣要留下来伺候父皇。”小太子严肃地板着一张脸,奶声奶气地说。
赵宁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发现他这不苟言笑的模样,竟然有几分像徐凤鸣。
这也就是他当初从王室宗中选了这个孩子,将他过继到自己名下,立为太子的根本原因。
这小子年纪不大,却少年老成,总是端着一幅不苟言笑的表情,板着脸认真起来的时候,跟徐凤鸣很像。
赵宁每次一看到他,总会想起徐凤鸣。
“孤不用你伺候,”赵宁说:“去找秦相,跟着他一起走,迁都一事兹事体大,不能国君和太子都不在洛阳城。”
“就是秦相让儿臣留下来伺候父皇的。”小太子说:“秦相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赵宁:“你身为太子,却总是想着假手于人。凡事依靠他人,那将来孤死了,秦相也告老了,你又要依靠谁?”
赵宁这语气平静无波,带着一贯的冷漠疏离,小太子被赵宁这毫无波澜的语气吓得打了个寒颤。
他虽然只有五岁,皇家的修养和气度却丝毫不少。
只见这小屁孩一瞬间的惊慌过后,瞬间跪在世上,伏首行了一个大礼:“此事是儿臣思虑不周,未曾履行应尽的职责,还请父皇责罚。”
“跪三个时辰,”赵宁冷漠地瞥了小太子一眼:“三个时辰后自己去找阮绍安,让他护送你去洛阳。孤没到洛阳之前,你须得跟秦相好好学习,稳住洛阳的局面。”
“是。”小太子恭敬道。
赵宁说完就走了,他于夜色中再次去了皇陵。
赵宁屏退侍人和守墓人,独自一人进了陵墓,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徐凤鸣的墓室。
这么多年这墓室一直被冰棺镇着,赵宁走到冰棺前,徐凤鸣安静得躺在冰棺里,双眼紧闭,面容安详,仿佛随时要醒过来。
赵宁在冰棺胖伫立良久,伸手抚摸徐凤鸣冰冷的面容:“凤鸣,我们迁都了……
太子已经五岁了,他虽然年纪小,不过是个可塑之才。”
“我已经成功一半了,”赵宁说:“这次迁都,我会找准时机清理六国余孽。
要不了多久,太子长大了,我就可以来了陪你了。
凤鸣,你要等我。”
徐凤鸣安静地躺在冰棺里,没有回答。
赵宁没有辜负徐凤鸣的嘱托,迁都后先是清理朝堂,然后重用宋扶,重新开始发展商贸。
整个长离国在他,以及他手下那一帮大臣的手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洛阳再次迎来了与几百年前不相上下的繁华。
他登上宫墙,站在王宫宫墙上,能俯瞰整个洛阳城的景象。
洛阳城十二城门再次大开,商邦集结,灯火通明、昼夜不息,无比繁华。
王宫守备森严,禁军恪尽职守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这偌大的洛阳王宫,与洛阳城那繁华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夕阳西斜,垂落在赵宁身上,将这孤独落寞的帝王身影拉得很长。
赵宁站在这空荡荡的王宫之巅,能听见城内的喧嚣声。
只是这热闹的喧嚣和这繁华的景象,再也与他无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