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指挥上没有错误,大元在军事上一直被大宋压着打。
赵佶甚至看到大宋历史性地灭元,这是老祖宗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自信心膨胀起来。
满朝文武都开始飘了,便是岳飞、韩世忠提出打出大元境内的计划被取消。
而是直接进行兵分进攻大元。
而不是岳飞和韩世忠提出来的集中力量重点消灭大元最为精锐的力量。
可惜在大宋两年前的胜仗冲昏了头脑,觉得是大宋全面进攻大元的时机已至。。
大元和大宋两大帝国的兵力旗鼓相当。
精锐方面,大宋多了二十万。
这是大宋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重要的是,岳飞和韩世忠的指挥没有冒进,而是层层推进的战术。
不受大元任何军事行动的影响。
扼守重要的战略要地,以此作为进攻点。
宋朝大臣对大元的整体实力估量不足,以为大元已无多少抵抗力量。
整个大宋高层直接跌入忽必烈为其设计的陷阱里面。
尤其得知大明没有为大宋提供任何帮助后,忽必烈的胆子大了起来。
可以集中兵力歼灭非岳飞和韩世忠统帅的这一支,重点放在另外一支。
这是种师道统帅的军队,另外一支统帅是狄青。
忽必烈选择打最弱的一支。
其余的军队放开口子,采取节节抵抗的策略。
对歼灭种师道这一支却采取速决战。
朱由校、戚继光、俞大猷、于谦、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和袁可立等军中统帅已在沙盘上进行各种推演 。
戚继光叹道:“陛下,大宋有点飘了。”
“没有采取岳飞等人的正确战略战术,反而听从文官的分兵之策。”
“大元是损失巨大,同样大宋的损失也不小。”
“打出一比二的水平,是岳飞这一支,狄青的是一比一。”
“种师道的损失竟然超过大元,是胜利了,但损失最大的却是自己。”
“这样的胜利不要也罢。”
孙传庭叹道:“我们应该警惕起来,大元竟然学习我们当年的游击战、运动战和速决战结合起来打。”
“不过,我军已建立起多兵种军队,实力强大。”
“已不必在意敌人的战略战术。”
“绝对的实力面前, 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
所有大明高级将领都齐聚帝都,说明大明已有一口气拿下大元和大宋的明确信号。
只是外界不知道而已。
以为是大明十年一次的军事会议。
根本不知道大明这次军事会议的召开,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消灭大宋和大元。
“忽必烈看到我军在边境没有调动迹象, 一如往常。”
“便觉得大明仍遵守以往的国策,重点放在经贸上。”
“百年的麻痹,百年的经贸重心,让周边国家都忘记了我大明的铁血。”
现在大明强大了,需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
如今大元和大宋爆发战争,其他国家在意么
都没有在意,说明所有国家都在开始外扩,扩大自身内部纵深。
弱者就该在这个时候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
“赵佶低估了大元还有祖先在定州积攒下来的力量。”
“铁木真已秘密抵达大元,这位可是一个武圣强者。”
“忽必烈一直隐忍,其实也就是因为武圣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