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钱是真值钱,东西也真便宜。
回到病房,桂花刚来。
看见她就抓着她的胳膊:“小袁,你给我的膏药,我按你说的,抹在膝盖上脚腕上,晚上感觉烧乎乎的,早上膝盖脚腕都不疼了。”
桂花的病是小时候落下的,因为腿疼,小学都没上完,从小到大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儿,曾经村里有人笑话她:“鸡叫时候去赶集,天亮还在炕前面。”
意思是她走路太慢。
长大后嫁的老公也是腿脚不灵便,只是没有她这么重,她从家属院的第三层下到卫生院,别人五六分钟的路程,她得将近一个小时。
她认了自己的病,每年来卫生院挂针只是为了减少疼痛,昨天晚上抹了袁木夏给的膏药,按照她吩咐的抹了两遍,烤了烤。
今天早上不但疼痛减少了很多,膝盖脚腕处都有了点劲儿,走来卫生院,能节省10分钟。
久病成医,她虽然治不了自己的病,能明确感觉到治疗的效果,知道是袁木夏夏给的药起了作用。
明白人。
袁木夏将另一只手按在桂花的手背上:“我那是偏方药,一盒药用完,如果效果好的话,我帮你再弄点。”
如果真的效果好,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改变药方,重新配药。
“你是从小落下的病根,完全好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减轻疼痛,强筋健骨,以后走路能快一点,腿脚不会那么酸软。”
桂花眼泪都快流出来,如果不是袁木夏用手撑着都快跪下了:“只要疼痛能轻一点,只要能从山上下来供销社买菜粮站买粮,我就给你磕头烧香。”
桂花婆婆年纪大了,男人上班忙,腿脚也不灵便,每个月家里米面粮油,都得请人帮忙。
一个月两个月好说,每个月这样,很麻烦别人。
袁木夏说:“我试一试吧。”
但是配药得有成本,山里的药材虽然很多,也不能全靠她采,大多得去卫生院药房买,药房中药品种也不是很多,指不定还得去收购站或者县城省城去买。
一些特效药还需要找专门进山采药的人偷偷买,比如老胡萝卜。
她打算找个机会见见这位传奇人物,好能不能促成长期合作。
“如果效果好,我可以请人帮忙给你弄点,这次我是把自己的给你一点试试,但是以后估计人家得收点钱,因为药材需要用钱来购买。”
现在的情况很特殊,私人配置药材谋利,是不被允许的,不但不被允许,也许还会被扣上帽子受到惩罚。
“所以这个我也不一定能帮上忙。你知道配药的人,不能随便收别人的钱,但是不收钱,买不到药。”
桂花虽然没读多少书,脑子聪明,一听就明白。
忙说:“钱肯定要给人家的,药膏也要拿钱配出来,我现在每天吃止疼药,吃治疗关节的药,一个月最少也得几块钱。”
袁木夏算了算,桂花这种情况,得抹一年半载的膏药吃一年半载的中药才能有效果,也才能维持几年的效果,以后还得治疗维持。
配齐她需要的药,每个月成本的三块多。
那么一个月收取一块钱的的治疗配药费,不多。
总得慰劳慰劳自己,买点瓜子水果吧。
还的贿赂贿赂中大夫。
“行,我帮你问一问,看看你这种病需要用什么方法治疗?是完全用膏药还是结合药物。如果又是膏药又是中药的话,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我觉得如果五块钱之内,你就治疗。超过5块钱,你还是在卫生院挂针吧。”
这个年代,如果一年半载长期治疗,每个月需要五块钱的药费,家庭条件得好。
桂花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只有男人一个人上班,有个同样生病的婆婆,还有一个上学的儿子。
“五块我能出得起。”桂花很费力的上了病床:“我虽然不上班,一个月给人家做鞋做衣裳,缝缝补补,也能挣十几二十块钱。”
“被服厂照顾我,会给我一些缝纽扣,做枕套的活”
“我婆婆针线也好。”
“会给小孩子做虎头枕头,虎头鞋,拼接马甲。”
这不就做生意。
还不用开门店么。
身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