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沈逸辰不再出现在会议中,不再拥有投票权,却通过ai建模,把自己的思想、议程逻辑、数据预案散布进了整个系统。
沈逸辰,不再是一人。
而是一种“议程风格”,一个分布式的智能操作模型。
……
一周后,青年校企论坛正式开幕。
开场议题发布时,全场代表惊愕发现:原定表决稿居然被自动替换为“预推模型改稿”,并获得92的在线通过率。
所有人懵了。
“这是……谁写的模型?”
后台调出,署名显示为空,但源算法标识为:
cys-vision系统优化框架。
cys,沈逸辰英文缩写。
有人惊悚地意识到——
“他根本没退出,他在借‘数据建模’,将整个平台改造成自己的逻辑体系。”
宗家会议厅再度陷入慌乱。
“他的名字可以抹去,但他的规则,正在变成系统默认值。”
“就像一个不死病毒,永远清不干净。”
……
而此刻,沈逸辰坐在石城一间普通的联合办公空间内,盯着数据流的投影屏幕,轻声开口:
“我不再站在你们能指认的地方。”
“那我,就让你们连打谁都不知道。”
他身后,一群年轻人正在加班测试议程算法运行效率,没人喊他“主理人”,也没人称呼“顾问”。
但每一套政策、每一行指令、每一个议题方向,都在围绕他的模型转动。
他的身影,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了——一整代人的逻辑起点。“五日已至,规则封锁全面落地。”
这是宗家内部私发给各高校代表群的密电内容,短短一句话,却在联盟高层掀起暗潮涌动。
在青创联盟的运营后台中,有三十多个议程已遭“隐性冻结”:审批被延迟、数据上传无响应、流程重定向至“监管中转节点”……从制度上看,一切合规;但从执行结果看,几乎等同于断流。
林紫然急得焦头烂额:“就像有人把我们的血管一段一段地掐住,但你想喊疼,他们还拿出医嘱说‘在帮你放毒’。”
“这就是他们要的状态。”沈逸辰目光深沉,“你以为他们真在打击我?不,他们在逼我们——自溃。”
但这一次,宗家算错了一步。
他们忘了,真正的权力,不止来自规则——还来自高于规则的人。
……
第六天上午九点,石城青创联盟总部门前,一辆黑色无牌奥迪缓缓驶入。
车门一开,走下来的,不是普通审查员,而是教育部分管青年事务的副部长——陶景铎。
这位政坛沉浮三十载的“儒派官员”,在青年政策领域一向极具话语权,凡他插手的事务,极少失败。
陶景铎走进联盟大楼时,全场一片肃然。
所有人都知道,他这次“亲临视察”,并非简单查账,而是——
一次来自更高层的试探:沈逸辰是否还能站得住?青创联盟是否还能撑得起?
宗家的人坐在会客室后排,脸上挂着“看戏”的表情。
他们早已通过各种“舆情回路”向陶景铎递送了各类“审查建议”:
青创联盟权力架构不清
数据模型未经审计即全网同步
部分合作平台存在不透明资金流向
联盟代表选举机制缺乏监督入口
四条建议,看似中立,实则步步为营。
只要沈逸辰在接待中稍有迟疑——便可坐实“治理不规范”,引发下一轮整顿。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沈逸辰,在副部长抵达前,反而亲自递交了一份文件。
封面上印着八个字:
《主动合规审查申请函》
陶景铎眉头微挑:“这是?”
沈逸辰双手递上,神色不卑不亢:“联盟本应对所有监督保持欢迎与合作的态度,我们自己提审,才能证明我们不是在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