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李睿宁再次踏入教学楼时,发现审查室的举报箱居然被塞满。
但打开一看,全是匿名信件写着:
“我举报自己曾为沈逸辰鼓掌过。”
“我曾参与青创联盟策划,但我不后悔。”
“如果支持改革是错,那我不想对。”
整个举报箱,变成了一场沉默的反讽。
而幕后,是沈逸辰在学生群体中的“隐秘反击”。
他并未主动号召任何人,却通过“沈氏问道社”的口号暗中传达: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是他在演讲中提过的一句。
谁用它,谁就站在他这边。
短短一夜,口号在各大学社团流传,成为“非官方反抗”的暗号。
李睿宁看着调查组递来的简报,脸色前所未有地阴沉:
“他不动一兵一卒,却引发群体共鸣……这不是普通人的手段。”
他缓缓开口:“沈逸辰,不能留。”
而就在这时,一条内部消息送入他手中——
“顾家被爆出‘东南城市扶持计划’虚假招商案,调查组即将介入。”
李睿宁眉头猛皱,抬眼看向窗外。
而沈逸辰,早已等候多时,坐在天台茶摊上,望着这座沸腾中的校园,轻声道:
“风,终于开始乱了。”石城大学,综合大礼堂。
这座可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从未像今天这样座无虚席。
“青年影响力听证会”,一个由李睿宁亲自推动设立的临时公听会议,被临时列为“全国青年思想典范整顿风向标”,而沈逸辰,作为核心人物,被当众“点名”出席。
明面上,是座谈会,实则,是一次堂而皇之的公审。
——你太红了,红得不受控。
你动了某些人眼中的“利益奶酪”,那么他们就要你当众跌落神坛。
哪怕只是一次“失态”,都能足以撼动千万人心中那个“青年精神引路人”的形象。
上午九点整,会议准时开始。
会场中央,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幕正滚动播放“听证流程”与“审议问题清单”,字字锥心:
你是否通过舆论操作引导青年思想?
你是否利用联盟资源实施非制度化整合?
你是否具备足以扰动青年群体政治认知的潜力?
这些问题,看似中性,实则带着明显的预设性指控。
更为离谱的是,整个流程全程直播,全国五十多家高校同步连线,数十家媒体参与报道。
在场学生低语不止,教师代表眼神闪烁,甚至连部分沈逸辰曾经的“追随者”,此刻都面色犹豫。
而坐在主持席中央的李睿宁,面色平静,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仿佛一只盯准猎物的鹰隼。
“沈先生,”他忽然起身,微笑开口,“既然你是大家口中的‘青年意见领袖’,那么今天,也请你就自己的思想影响力作出详细说明。”
“这场‘流量神话’,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话音落地,会场一片寂静。
沈逸辰站起身,身姿笔挺,西装笔挺如刃。
“当然可以。”
他走上台,淡淡看了李睿宁一眼,微微一笑,开口却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既然是听证会,那我提议,先播放一段视频。”
他说罢,遥控器轻轻一按,巨幕上的内容瞬间切换——
画面中,一个曾经的三线城市政府招商发布会现场,李睿宁担任主管,正在宣布“因资源整合,停止对本地初创企业孵化项目支持”。
画面不算清晰,但字幕、背景、发言人全都在。
紧接着,是一段对当年受影响企业创始人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