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安矣。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长安。
风雪初止,晨光微透,整座长安城早已张灯结彩,百姓换上节庆新衣,街头巷尾皆洋溢着欢声笑语。
可就在这红火热闹之中,午门之外,却站满了无数百姓,神情肃穆而又期待。
他们不是来赏花灯,也不是来听曲乐,而是来见证——正义的到来。
正午,城钟响起,午门开启。
史思明、史朝义、史朝英、史朝清、严庄五人戴着枷锁,押至断头台。
他们的面容憔悴,神色已然麻木,唯史思明还想昂首怒目,可换来的只有无数百姓齐声怒斥:
“乱臣贼子!”
“国贼!”
高力士身披红袍,手执金卷,站于高台之上,声音洪亮:
“奉圣上旨——史思明等五人,犯下通敌叛国、屠戮百姓、欺君之罪,今日行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刽子手不多言语,刀光寒起,血溅雪地。
五颗人头滚落尘中,乱臣余孽,自此了断。
城外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呼声:
“陛下万岁!”
“大唐万岁!”
城内另一边,正值春宴。
郭子仪、李光弼、高适等三将没有参与庆功,而是带领部分将士继续在城外练兵——大唐虽已平乱,但国威必须重建。
而太极殿中,李隆基御前设宴,亲与太子李琩、宰相张九龄、颜真卿、王维、岑参等人共议来年施政。
张九龄拱手道:“陛下,岁首将至,应布仁政,以安人心。”
李隆基点头:“朕已下令——今岁之内,全国减赋两成,军户得赎,乡田不征。”
太子李琩也上前奏道:“父皇所为,正中民意。”
高力士拿来年仪诏文,当众宣读。
杜甫作为节礼总负责人,早已将灯会安排妥当,整座长安在他的筹办下,年味十足。
夜幕降临,万灯齐放,笙歌入云。
青天客栈内,李白饮酒三杯,挥袖而吟:
“昔日烽烟百丈长,今朝灯火照河梁。
剑归江湖人归隐,万家灯下唱太康。”
李逍遥与赵灵儿轻笑,李忆如靠在祖父肩上,困意渐生。
陆羽为众人煮上新茶,说道:“李兄,你这诗可比我这茶还醉人。”
窗外,鞭炮声四起,天女散花,礼火冲云,照得整座长安如昼。
而在城东的博丽神社内,热闹程度丝毫不减。
博丽灵梦带着八云紫、琪露诺、孙悟空正围坐小桌。
灵梦大口喝着米酒:“这大唐的酒,就是爽!”
琪露诺已经抱着整锅饺子不撒手,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今年春节,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次!”
孙悟空咧嘴笑道:“俺老孙吃完这桌,就得打包几桶带回花果山,俺那些猴子猴孙等着呢!”
八云紫摇着折扇,神色淡雅:“长安若常有此景,何愁不成神州明珠。”
日本,平安京,藤原家。
藤原君麻吕与阿部仲麻吕一身唐装,在灯下对饮:
“这衣裳虽异国,却裹不住咱的心。”
君麻吕点头:“长安教我明白,礼义诗书,才是国之根本。”
忽而门外传来轻声笑语。
“打扰你们了。”
一名女子踏雪而来,红瞳白发,月色为她加冕——藤原妹红。
藤原君麻吕一愣:“前辈?”
妹红笑道:“别叫我前辈,我只是回来看看老宅,顺便……吃点年糕。”
三人对饮,火光温柔。
——而这,一切故事的终章,也在这场春节盛会中缓缓落幕。
诗人归山,剑客归隐,乱世平息,百姓得安。
不论人是神是妖,是中原是东瀛,今日都是团圆日。
灯火万家,天下大同。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