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局……”程宇沉吟片刻,他想到了李隆基的刚愎自用,想到了日益膨胀的权臣,想到了边疆的隐患,想到了最终将大唐推向深渊的安史之乱。
“盛世之下,暗流涌动。”
程宇缓缓说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繁华遮蔽了双眼,权力腐蚀着人心。若不警醒,不思进取,再辉煌的王朝,也终有落幕之时。”
张九龄闻言,身躯猛地一震,看向程宇的目光充满了惊愕和……知音般的激动。
这番话,与他心中对朝局的担忧不谋而合!没想到仙人也是这般认为!
他苦心劝谏陛下,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潜在的危机,却始终无法让陛下真正听进去。
“程真人此言,如醍醐灌顶!”张九龄激动地说道,“敢问真人,可有破局之法?”
程宇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破局之法,自在人心。为政者,当体恤民情,广开言路,亲贤臣,远小人,克制私欲,方能长治久安。”
他这番话,字字句句都像是针对李隆基如今的状态而说。
张九龄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程宇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他原以为程宇只是拥有奇特力量的隐士,却没想到他对治国之道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真人高见,老朽受教了。”张九龄再次拱手,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若真人能得面圣,愿能将这些道理告知陛下,或可……”
“或可改变衰落的命运?”程宇接过了他的话,眼中带着一丝玩味。
张九龄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真人风趣!不过,老朽确实有此期望。”
两人边走边谈,话题从朝局谈到人生,从诗词歌赋谈到天地万物。
程宇发现,与张九龄交谈,如同与一位饱经风霜、智慧渊博的长者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而张九龄也发现,这位程真人虽然年轻,却有着一种远超年龄的成熟和深刻,对许多事情都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仿佛他并非第一次经历这些。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来到了含元殿前。
含元殿,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朝会、接见使臣等重要仪式的地方。
此刻,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品级站好,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
气氛异常凝重。
本来他们开会开的好好的,突然来了一个禁军,表示仙人程宇正在进入宫中。
那位搅动长安风云的“仙人”,竟然要见圣人!
当程宇与张九龄并肩出现在含元殿前时,广场上的文武百官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他们。
瞬间,如同海浪般的低语声在人群中响起,随即又被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制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程宇身上。
好奇、震惊、探究、警惕、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西市仙人”?
看起来如此年轻,如此……平静。
李隆基,端坐在含元殿内的龙椅上,目光锐利地看向殿门。
他已经等候多时了。
程宇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心中没有丝毫波澜。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正式站在这座庞大帝国的权力巅峰面前。
他没有停下脚步,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走向含元殿。
张九龄在他身旁,虽然神色平静,但步履间也带着一丝凝重。
两人穿过广场,踏上汉白玉的台阶,一步一步,朝着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殿堂走去。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百官的心头。
终于,程宇和张九龄来到了含元殿门口。
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庄严。
李隆基的目光穿过重重人群,直接与程宇的目光对上。没有想象中的剑拔弩张,也没有预料中的怒火爆发。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无声的较量。
就在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大胆狂徒!见了圣人,还不跪下!”
说话的是一位御史台的官员,他站了出来,指着程宇厉声呵斥。
在他看来,无论程宇有何等神通,在这含元殿上,在圣人面前,都必须行君臣之礼!
这是规矩,是纲常,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然而,他的呵斥声刚刚落下——
程宇眼神一冷,屈指一弹。
一颗细小的石子,仿佛凭空出现,带着肉眼难辨的速度,瞬间射出。
“呃!”
那名御史台官员身体猛地一僵,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闷哼。
他捂着自己的胸口,那里没有任何外伤,但他却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捏碎了一般。
他身体摇晃了几下,最终无力地倒了下去,双眼圆睁,带着永恒的惊骇。
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