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医院门口,白色库里南大喇喇横在路中央,后车立即响起鸣笛声,声声刺耳。
见势,保安提着扩音喇叭冲过来撵人。
陈克己落车。
目不斜视,眯眼略一歪头,嘴角微抬,视线正前方,门诊大厅乌泱泱一群人。
他定定神下意识抗拒。
刚要抬脚,“三哥!”董天野把着副驾头枕,急吼吼冲窗外喊他,“保温盒!”
“……”陈克己回退半步,右手一伸。
董天野解开安全带,小跑下车,拎着餐盒双手递过去,“我继续绕。”
鸣笛声此起彼伏。
保安上前,“医院门口严禁停车!没看都堵成啥样了!快走!”
“……”
闻言,陈克己眼皮一掀,单手插兜,大步流星朝前走。
“马上,马上!”董天野看一眼他背影,扬扬手表歉意,重新钻进车里。
库里南缓缓驶离。
后视镜里,陈克己背影越来越小,直到彻底消失,董天野才长吁出一口气。
他是陈克己的司机兼助理,两人一起长大,非要轮关系亲疏,姑且算“发小”吧。
少时遭遇家庭巨变,父母高速夜奔出车祸身亡,陈家拉了他一把。
所以,这些年他一直跟在陈克己身边,事无巨细照顾他。
陈家豪门水深火热,三哥也不容易。
—
凤城各个行政区里,排得上号的医院就那么几家,城南默乐,城东万方国际,城西就医首选自然是弘济。
老牌大三甲门诊大厅永远熙攘。
陈克己手提保温盒,三两步迈上台阶,前头路人闷头走,厚重门帘啪地甩过来。
他嫌弃地本能向后一退。
身后人潮推搡,门帘照直拍他脸上。
我操。
陈克己挠挠刺红脸颊。
—
门诊大厅,二十米挑高大堂,满眼绿色导视,亮堂堂的,左右两侧密密麻麻专家照片,红底正装制服,专业。
弘济建院百年,前身是部队医院,与万方国际渊源颇深,不少专家都有军医背景。
常遇春是病区副护士长,耳鼻喉科病区在19楼,陈克己凭借微薄记忆,去找电梯。
南北两端,各有六部电梯,全是人。
医院设施老旧,通风不良,消毒水、饭菜以及汗液,分泌物混合,味道太上头。
尤其清洁剂,陈克己吸吸鼻子。
心烦。
上一次见识人满为患,还是看许巍演唱会,当然,他不坐内场,在包厢。
陈克己的世界,永远不“拥挤”,司机和助理会打理一切,任何琐事他都不用操心。
—
在医院等电梯,就像挤“早八”地铁,弱肉强食,主打一个拼命争抢。
患者,家属,几十号人围成一个圈,下行指示灯不断变化,“缩圈”愈加明显。
压根没人排队。
陈克己也只管往里挤,说话还是骨子里的教养,“劳驾,麻烦19层。”
一错眼,按钮亮了。
病区电梯靠门坐个大姨,专人摁钮。
陈克己塞最里头。
轿厢层层停,他要吐了。
—
19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
他来过。
出电梯穿过一扇消防门,正对着护士站,硕大卫星电子钟精确到秒,红光刺眼。
陈克己搭眼,北京时间下午一点半。
走廊笔直幽深,可能是设计过于古早,层高很低,感官压抑。
午休时间各处静悄悄的。
“美女小姐姐,”陈克己屈指敲敲台面,朝值班护士一笑,“我找常护士长。”
小护士看他一眼,无声一指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