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有一个人呢!
殷陶整个人都傻了。
她现在还是一只小桃,真的是从来没有经历过刚刚这种情况。
这就是娱乐圈内的商业?
就这么的干脆?
当然了,马寻这个家伙太特别了。
主要是他的这种果断,以及让对方无法拒绝自己的气场。
让殷陶更加的确定。
眼前这个男人,绝对是大老板。
只有大老板才会这样做生意。
那我之前……殷陶越发的脸红。
就好像一只小桃子,以最快的速度熟了。
马寻当然注意到了殷陶的神色变化,但此刻还是没必要向她解释什么。
只是简单的说道:“接下来,我打算重点搞《少年包青天》这部戏,你们夫妻要是能跟组就好了,要是不能,那这个剧本的编剧……”
没等马寻说完,周萍这边就答应了,“我们肯定跟组。”
其实,就编剧这个职业,在咱们内娱是真的不好混。
很多普通观众肯定是不知道的。
一部戏,特别是大制作,那没准得有十来个编剧。
这甚至不是我们中国的特例,就比如好莱坞,《老友记》巅峰时期有30个编剧跟着。
真不夸张,就是他们自己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的。
但是,这么多的编剧,最后能署名的,那可真没几个。
就好像《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
从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确定,这部电影至少前后9个编剧,还都是我们国内顶级的。
可最后,编剧那一栏里,就留了两个名字,其中一个还是陈恺哥自己的。
就算是那前面九个编剧的稿子都没有用到,可要知道,他们已经是顶级编剧了,像芦苇这样的。
可依旧没有能够署名。
其他的小编剧,那就更别提了。
说不好听,内娱大部分的戏,编剧都是外包出去的。
就是找南瓜工作室这种,而他们编剧是给做了,但不会有署名。
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周萍跟蒋雪媃是谁,更不知道他们二人是两口子。
编剧长时间被忽视,这是我们内娱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但工作量可不小。
就说这个跟组编剧,顾名思义就是跟着剧组走。
有什么地方要改动的,那就现场赶紧改。
马寻记忆中,有些现场改的就非常成功。
比如,《让子弹飞》里面姜汶跟汤师爷、黄四郎喝酒那段戏。
这段后来被很多人都认定为经典。
但,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
比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过来。
就从编剧角度来说,原本写好的那版,其实最好。
但这话不能说的,到了剧组里,跟组编剧就是导演组的成员,必须听导演的。
回到当下,这周萍答应的如此痛快。
难道就是被马寻的气场给震慑了吗?
“其实这部《少年包青天》的剧本,就是我跟雪媃一起写的,我们也很认同马先生的一些理念,真的很有创意。”
会说话(拍马屁)。
马寻点头示意,表示我这个老板很欣慰呀,你果然是个会来事儿的家伙。
其实,周萍也是很有气节的,他也是拒绝了不少老板的开价。
只不过……你给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