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脾肾阳虚证(缓解期\/久病)
- 主症:黎明前腹泻(五更泻),或久泻不止,粪质清稀,夹不消化食物,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
-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 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
- 处方:补骨脂12g、肉豆蔻9g、吴茱萸6g、五味子9g、附子9g(先煎)、党参15g、白术12g、干姜6g、甘草6g。
- 加减:滑脱不禁加赤石脂、禹余粮;腹痛加肉桂、小茴香;便血加艾叶炭、炮姜炭。
4 阴血亏虚证(久病伤阴)
- 主症:大便干燥或黏滞,带少许脓血,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消瘦乏力;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 代表方:驻车丸合增液汤加减
- 处方:黄连6g、阿胶9g(烊化)、当归10g、白芍15g、生地黄15g、麦冬12g、玄参12g、甘草6g。
- 加减:便血多加旱莲草、女贞子;虚热明显加地骨皮、银柴胡。
5 气滞血瘀证(慢性反复发作\/肠络瘀阻)
- 主症:腹痛拒按,痛有定处,大便夹血块或紫暗脓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
- 处方:蒲黄10g(包煎)、五灵脂10g、当归10g、川芎9g、赤芍12g、延胡索12g、没药6g、肉桂3g、丹参15g、甘草6g。
- 加减:腹胀气滞加木香、香附;便血多加三七粉(冲服)、茜草炭。
三、常用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1 清热利湿药(针对湿热证)
- 黄连:含黄连素(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抗炎(抑制tnf-a、il-6等细胞因子)、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作用
- 黄芩:含黄芩苷,抗炎(抑制nf-kb通路)、抗氧化、调节免疫(抑制th17细胞分化,促进treg细胞)、抑制肠道黏液蛋白降解。
- 白头翁:含白头翁皂苷,抗肠道感染(抑制阿米巴原虫、细菌)、抗炎(降低il-1β、il-6)、诱导肠道黏膜细胞凋亡调控。
2 健脾益气药(针对脾虚证)
- 白术:含白术多糖,调节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免疫(提高il-10抗炎因子)、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 茯苓:含茯苓多糖,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调节免疫(激活巨噬细胞,平衡th1\/th2免疫应答)。
- 党参:含党参皂苷,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力(促进siga分泌)、改善肠道微循环、抗疲劳(提升atp酶活性)。
3 温肾固涩药(针对脾肾阳虚证)
- 附子:含乌头碱(炮制后毒性降低),调节肠道运动(抑制异常亢进的肠收缩)、改善虚寒状态(升高体温,增强代谢)、抗炎(抑制nf-kb通路)。
- 补骨脂:含补骨脂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修复(上调热休克蛋白hsp70)。
- 五味子:含五味子乙素,保护肠黏膜(抑制氧化损伤)、收敛止泻(减少肠道分泌)、调节免疫(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4 活血化瘀药(针对血瘀证)
- 丹参:含丹参酮2a、丹酚酸b,改善肠道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促进黏膜修复(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
- 蒲黄:含蒲黄苷,止血(促进凝血酶生成)、抗炎(抑制组胺释放)、保护肠黏膜血管内皮细胞。
- 当归:含阿魏酸,调节肠道免疫(抑制促炎因子,促进黏膜愈合)、改善肠道屏障(增加杯状细胞数量,促进黏液分泌)。
5 养阴药(针对阴血亏虚证)
- 生地黄:含梓醇,调节肠道津液代谢(抑制肠道水分过度丢失)、抗炎(降低il-1β、tnf-a)、改善阴虚内热症状。
- 阿胶:含胶原蛋白,促进肠黏膜修复(提供氨基酸原料)、止血(增强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提升血清igg水平)。
四、总结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强调“辨证分型、分期论治”: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主,侧重“攻邪”;慢性期以健脾补肾、养血滋阴为主,侧重“扶正”,兼夹血瘀者贯穿活血化瘀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炎、调节免疫、修复肠黏膜、改善肠道菌群及微循环等作用,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临床需结合内镜及病理分期,个体化制定中西医结合方案。
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病变范围及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方案,目标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预防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及进展:
一、基础药物治疗
1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asa)
- 作用机制:抑制肠道环氧酶(cox)和脂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及白三烯合成,减轻黏膜炎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肠黏膜屏障。
- 适用人群:轻-中度uc(尤其是病变局限于左半结肠或直肠)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
- 剂型选择:
- 口服:美沙拉嗪(缓释\/控释剂型,如颇得斯安、艾迪莎),适用于全结肠病变。
- 局部用药:美沙拉嗪栓剂\/灌肠剂,用于直肠或左半结肠病变,可联合口服增强疗效。
- 维持治疗:缓解期需持续用药1-3年,维持剂量为诱导剂量的一半,可降低复发率50。
2 糖皮质激素
- 作用机制:快速抑制nf-kb通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a、il-6)合成,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及黏膜炎症。
- 适用人群:中-重度uc急性发作(对5-asa无效者),或重度uc静脉用药后序贯治疗。
- 剂型与用法:
- 口服:泼尼松(075-1mg\/kg\/d),起效后逐渐减量(每1-2周减5mg),总疗程≤8周(避免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