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新制定薪酬制度。”
“二是对盐厂、矿场的人事做出调整。”
“三是让大家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
话音刚落。
四周便响起一片惊呼。
夏白端坐主位,对周围的喧哗并不在意,严肃地说:“我创立的企业以后都会实行工龄工资制,随着工龄增长,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刚入职的盐工月薪两百文,一年后升至三百文,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都会有相应的一至三百文的增长。”
“矿工起步就高得多。”
“入职即为每月三百文,一年后涨到四百文,同样根据工龄逐步增加。”
当夏白说完调整后的工资标准后,之前还有杂音的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两三百文?
这月薪太少了。
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两银子,连养家糊口都有些吃力。四周弥漫着质疑与不满,夏白自然察觉到了,但他神色不变,沉稳地说道:“我知道起初的月俸确实不高,和你们现在领取的相比,差距很大。不过你们应该明白,现在的月俸本身就有些特殊,不能按常理看待。”
“另外。”
“这只是基础月俸。”
“年底的时候,公司会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
“除此之外。”
“盐场、矿场每年盈利的一部分,将作为年终奖发放给大家。”
“简单来说,盐场、矿场卖出的盐和煤越多,大家最终所得也会越多,当然还是会有差异的,但我依然坚持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原则。”
“否则岂不是对勤奋的人不公平?”
“我所说的‘多劳者’,不一定专指个人,也可以是同一个生产线或同一台蒸汽机下的所有员工。”
“同时,如果有人能为盐场、矿场提供改进方案并被采纳,同样会获得丰厚的奖励。”
“这一点绝不会改变。”
夏白平静地介绍了盐场和矿场的变化。
听到还有其他奖励机制后,原本躁动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其中有些人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这个“多劳者”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盐场或矿场的工人排班安排会固定下来?要是谁都能随意轮换岗位,那么这些奖励岂不是人人都有份儿?
夏白说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已经猜到了。”
“盐场、矿场即将进行人员调整,调整后就不会轻易变动了。”
“我一直注重团队合作,盐场、矿场都是重体力活,如果没有协作互助,效率怎么提高?”
“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他人,影响整体表现,就别想拿到这些奖励。”
“情节严重者会被直接开除。”
“再者。”
“盐场、矿场将扩大规模。”
“计划在寿州府和滁州府设立分厂。”
“因此会有一部分人被调往那边,你们的工作年限仍然有效,我记得你们大多来自寿州和滁州,调回去也算是回乡了。不过我不做强制要求,有意者可去方墨那里报名。”
“若不想去,也无须勉强。”
此话一出,许多人心中泛起波澜。应天府虽繁华,却非故土,而今能返回滁州与寿州,无疑让不少人动了心。
然而,也有一些人陷入迟疑。新厂初立,短期内难见收益,这意味着年底的分红可能减少。一面是家乡的召唤,一面是眼前的金钱,许多人左右为难。
对于盐场和矿场的人事调整,夏白并未忧虑。即便最终选择返乡的人数不多,他相信在当地很快能找到足够的人手。毕竟,寿州与滁州的百姓如今多依赖官府救助,若有正当营生可做,大多数人自然愿意前往。
他的真正目的,在于那份册子。
夏白将册子分发给了周宁等人。众人接过后神情凝重,迅速翻开细读。只是匆匆浏览几页,众人便面露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