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两者的命途概念有些冲突。
前者,认为万物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是无法被算尽的。
【万物皆可体认乃是一派妄言,生命仅凭对规律的有限把握便开始推算未解之事】
【殊不知宇宙不解穷解,真理实是幻觉】
后者,则认为万物的发展,行动脉络都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将其未来锚定的。
【万物皆是疑问,一切必有解答】
【博识尊试图体认宇宙,解开万物之谜】
(就像是黄金与机械中,博识尊定下的三个必定实现的时刻)
-----
那么,矛盾点在哪呢。
【穷尽一切“真理”】
在迷思看来,当博识尊完成了祂的最终追求。
如同拉普拉斯妖一般,将整个宇宙的走向,变化计算完毕的那一瞬间。
便是整个宇宙灭亡的时刻。
其二·试问:当可能性被确定,未来已成定局。宇宙是否还有存在之意义?
【为防止智识的确定性毁灭可能的变量,迷思降下思想之雾和感官之雨】
【通过色相,叠嶂,谜语,幻象。向世人昭示不可概述的奥理】
迷思是如此回答的:
【当森罗万象不再存在可能性,那么万物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宇宙将会停止演变,万物将会凋零,将会踏入命定的死亡】
【因为一切,早已被确定】
因此,迷思以神秘作为名讳,登阶成神。
两者围绕一个真理开始了较量。
前者用迷雾遮挡真理,用谜语幻象等虚幻之物,阻碍宇宙内的智慧生灵去追寻宇宙规律的定论。
(注意:阻碍寻求定论,不意味着阻止人们发展进步。而是用神秘,创造无数可能性,让宇宙无法抵达终点)
而后者,则倾听万物的回响。
提问,思考,计算。
博识尊用冰冷,理智的思维清扫迷思布下的迷雾。
用毫无纰漏的0与1去解析万物运转的规律,追寻那真理的存在。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子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
“天之大,地之厚。太虚宇宙广阔无垠。祂是想阻止我们探究至大与至小?”
惠子心中所想的是,宇宙广阔无垠,人类所认识到的事物为沧海一粟。
而人是不断进步的,所以神秘星神,是为了阻止人类去理解未知的事物。
“非也,非也。”,庄子摇了摇头。
“你还记得天幕之前所提到过的末王吗?祂代表宇宙命中注定的毁灭”
“为防止智识的确定性毁灭可能的变量”,庄子指了指天幕。
“有没有一种可能,神秘和智识如同阴阳互相调和,缺一不可”
“我们需要博识尊象征的探明真理,去推动整个寰宇的前进。”
“同时,也需要迷思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防止如今的宇宙不会在某一时刻演变完所有可能性,踏入静止的状态“
观测,将导致现实的崩塌。
-----
【放弃追问如同豪雨放弃星辰的虔诚。】
【放任隐喻的洪流穿过你的身体。】
【你将看到星空尽头的真相】
【空萦玫瑰色的迷霁】
——星之桂冠诗人 【沙伦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