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谋已定,曹操便遣人在并州探查崔母的踪迹,一番打探之下,果然顺利找到了。
为示恩重,更是派曹丕亲自去并州将人接到了许昌,并赐下府邸,供崔氏居住。
于此同时,荀彧亲自手书一封,命人送到了新野。
书信先传到了刘备手中,见是北面传来的,刘备心中忐忑,便直接拆开了。
【州平兄钧见:素闻兄乃忠孝之人,江湖漂泊十数载,独留孤儿寡母凄惨度日,于心何忍?
樊城一役,刘备大获全胜,兄当属头功,丞相因此大怒,遂命人锁拿兄母嫂下狱,日夜鞭笞,苦不堪言,岂非无妄之灾乎?
今将消息告知于兄,若兄尚存忠孝之心,速来许昌乞罪,丞相爱才,定然许兄荣华富贵。
若兄一意孤行,不顾忠孝节悌,便以此信诀别。盼兄自决,弟荀彧拜上!】
不得不说,荀彧倒是行得一手好文,明明必崔钧大了十几岁,还以弟自称,倒是给了崔钧极大的尊重。
看完书信,刘备脸色瞬间阴沉到了谷底。
“此信绝不可被军师看到,立斩送信之人,封锁消息。”
见刘备如此决绝,张飞哪里敢耽搁,拿着丈八蛇矛便走了出去。
手起刀落,干净利落,等到回来的时候,刘备正在烛火前烧着那封书信,连灰烬都彻底碾碎这才慢慢转过身。
“三弟,这几日你便时刻跟在军师身旁,不得让外人见他,你可明白?”
“是,大哥!”
做完这一切,刘备方才松了口气,转身视察军营去了。
眨眼半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始终不见任何动静。
曹操不禁满心疑惑,命人召来荀彧商议。
“莫非这崔钧也是野心之辈?为了刘备,连老母都不顾了?”
荀彧摇了摇头,脸色也有几分阴沉。
“下官虽久未与崔钧会面,但想来绝非如此,其父兄皆是忠义之人,自然不会弃老母于不顾。不过既然迟迟没有回应,而且派去传信的士卒也杳无音讯,会不会是书信被那刘备截留,还故意封锁了消息。”
“你是说那刘备故意要瞒着崔钧?”
曹操低头沉思片刻,觉得很有可能。
“不错,的确很有可能,那刘备表面仁义,实则虚伪奸诈,凭此便想要将崔钧牢牢控制在手中,孤偏偏不让他如愿!”
荀彧点了点头,随即又在曹操耳边小声说道。
“丞相不如传信蔡瑁,令其找准时机将书信交给崔钧,如此刘备定然不防。”
“如此甚好!”
说罢,荀彧又写了一封书信,很快曹操便派亲信将信笺便送了出去。
自刘备驻守新野,官声颇佳,再加上樊城之战大获全胜,此刻新野百姓中又有新的民谣流传了出来。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不仅如此,自刘表病重后,刘琦便被蔡瑁严密监视了起来,甚至连刘表的面都见不到,无奈之下,刘琦也只好时常来到新野,找刘备商议对策。
结盟已然不言而喻,只不过眼下二人的实力比之蔡瑁还是差了许多,几番商议,依旧没有万全之法。
崔钧对当前形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只能无奈的叹息。
“刺史大人病重,蔡氏已然成势,掌控荆襄数十万兵马,我等不可与之正面交锋,为今之计,公子应另辟蹊径,远离襄阳这个是非之地,保全性命,厉兵秣马,以图东山再起。
此为金蝉脱壳之计,也是我等唯一的机会。公子若一直留在襄阳,一旦刺史大人病故,必遭蔡瑁诛杀。”
“先生所言有理,如今我身边不乏蔡瑁安插的眼线,只是离开襄阳,我又该去哪里呢?”
刘琦虽然不甘,却也不得不认清现实。
“去哪里?”
崔钧微微蹙眉,指尖直接点在了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