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他么是雕了个啥玩意儿?”
二牛看着柱子掏出来的含口玉,疑惑的问道。
“玉蝉。”
看着柱子递出来的东西,我脱口而出。
这种雕刻成“蝉”形状的含口玉,也叫作“唅蝉”,是战国含口玉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材。
材质通常为白玉或者青玉,纹饰比较精细,风格大多采用“汉八刀”技法,线条简洁有力,栩栩如生。
含口玉为啥要做成“玉蝉”形象?
这里还有个说法。
蝉的生理特性大家都知道,这种昆虫它先是蛰伏在土中好几年,然后蜕皮羽化生出翅膀,飞向天空。
所以人们希望自己死后,能像是蝉一样,蜕壳重生。
所以“含口玉”被做成了蝉的形象,被赋予“灵魂升天”的寄托,寓意着超脱浊世,羽化飞升。
柱子把玉蝉递给了七叔,接着又开始摸宝贝。
按理说,这座墓的外边两层椁都出了不少好东西,棺材里更应该出货才对,结果却恰恰相反,除了柱子刚才摸出来的含口玉之外,再也没看见有啥东西。
整个棺材里,除了那具女尸,空空荡荡。
七叔觉得不可思议,气的开口骂了娘:
“他娘的,邪了门了,不应该啊!像这种两椁一棺的墓,好东西应该放在中心棺才对,咋会没东西呢?好好翻翻柱子,身底下也翻过来看看,老子就不信了!”
柱子没吭声,蹲在棺材里继续闷头摸索。
也难为他了,我们几个里数柱子身材最魁梧,蹲在棺材里显得有些挤巴。
“咦,把头,这有个东西,也是块玉!”
柱子语气有些兴奋,冲着七叔说道。
“啥东西?快拿出来看看!”
听柱子说有东西,还是玉器,七叔赶忙追问。
只见柱子又递出来一块玉。
这块玉,体量比较小一些,长度大概在5厘米左右,一端略粗,另一端渐细,整体呈圆锥形。
“艹,咋是这玩意!”
看着柱子递出来的东西,七叔一脸扫兴,都没伸手去接,可能是嫌晦气。
二牛眼疾手快,接过柱子递出来的玉,好奇的问:
“哎,把头,这是啥玩意?形状咋咋这么怪呢?以前没见过,这东西是不是挺罕见的,值钱不?”
“嗯,值钱,老值钱了!”
七叔没好气的回了句,蹲在一旁默默抽烟去了。
见七叔懒得搭理他,二牛又转头看向我,缠着我问道:
“小远兄弟,你是古董鉴定方面的行家,你给估个价呗,这玩意儿到底能值多少钱?”
“十几万应该没问题。”
看着二牛手里那块玉,我保守的估了个价。
这东西二牛不知道,但是难不住我,七叔肯定也看出来了,这是肛塞,窍塞之一。
窍塞一共分为九种,包括双眼、双耳、双鼻孔、口、肛、生殖器。
窍塞是古代丧葬中用于堵塞尸体九窍的器物,迷信上的寓意,是用于尸体防腐,庇护魂魄。
完整的九窍塞,多见于汉代,比如河北保定满城发现的那座,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就出土了金缕玉衣配套九窍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