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算了一下,之前还高利贷,古玩店加上店里的那些货,大概抵押了将近70万。
想要赎回铺子,再算上一些店铺日常的开销,需要80万左右,才能维持正常经营。
80万,想想就头疼,之前还欠了七叔不少,上哪儿去整这么多钱。
不过虽说有些难弄,古玩店还是得盘回来,这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事。
毕竟那是开了好多年的店了,咋说也有感情,在我心里,那间不大的铺子,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从小到大一点一滴,早就融入在我的记忆里,那里已经算是我的家了。
另外,眼下我和小潘还没有落脚的地方,之前下乡收货,收来的东西也是存放在七叔的库房,太不方便了。
而且盗墓这行也不能总干,风险实在太大了,说不准哪天点背,就容易进去,早晚得有一份正经营生,总不能当无业游民吧!
下乡铲地皮这活,也未必能干长,辛苦不说,饥一顿饱一顿的,赚不赚钱全靠运气,也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说,盘回铺子势在必行,不管咋滴也有个稳定的地方待着,总不能三天两头总往七叔歌舞厅里跑。
正想着呢,小潘给我打电话,说是正好赶上周末古玩街开市,问我去不去逛一圈。
我一合计,正好也没啥事,去转转也行。
收拾完了和小潘汇合,我俩奔着古玩一条街就去了。
我俩去的不算早了,古玩街上都是人,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人挤人。
我和小潘一边逛,一边瞅着有没有漏可以捡,毕竟咱就是干这个的,不捡点漏都算是白来一趟。
摆摊的大多以鱼化石、木化石,战国红玛瑙之类的为主,也有不少摆摊卖杂件的,瓷器啊,瓶子啥的,佛珠手串,纪念像章,仿红山玉器,各种各样的东西。
我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因为这些东西大多是工艺品,不懂行的来旅游的,买着玩玩还行,压根谈不上漏不漏。
逛着逛着,我俩走到了一个老头摆的摊位跟前,这个老头是卖古币的,东西还不少,我顿时来了兴趣。
我在一大摊古币里来回翻,发现大多都是一些宋钱、清钱,开门倒是开门,就是没啥好东西,意思不大。
心里合计着,来都来了,挑挑版别吧,捡不了大漏,整个小漏也行,中午饭钱不就出来了吗?
扒拉着扒拉着,钱堆里有一枚残次币,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枚币已经烂得只剩下一小半了,残存的那部分字迹也不太清楚,但是依稀可辨,不是常见的宋代币种。
我趁着摆摊老头招呼别的客人,不动声色的把那枚残币捡到手里,怕被他发现。
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最上边的字,看着像是牡丹的“牡”字,只是右边的“土”多了一点。旋读的第二个字残缺不全,只剩一点,依稀能看出来,像是个方框,里边有个“一”字,一个“口”字,还有一个小竖,再往下就是断掉的茬口,烂没了。
我脑海里仔细搜索看过的那些“泉谱”,搜肠刮肚想着与之匹配的币种。
“不用想了,这是一枚辽币残片,壮国元宝。”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抬头一看,原来是卖货的老头……
看着老头意味深长的笑,我尴尬的把那半枚残币放回了摊位。
紧接着,我想想不对劲儿,他摆摊就是要卖东西,我既没偷又没抢,看看咋了,本来就是给人看的。
随即,我又把那半枚残币拿在手里,再次端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