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棱观塔,连带着周围的建州古城遗址,被我们定为了首要目标,十八里堡塔,以及紧邻的辽代榆州古城址,作为第二目标。
定好了目标,我和薇姐分工合作,她负责准备所需物资,我负责实地考察,也就是踩点。
干这种活我有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周边村里铲地皮,搞我的老本行,借着收货的名义,顺带着摸清八棱观塔周围的情况。
从舞厅出来,我回去简单收拾了一下,叫上小潘,我俩骑着摩托车就出发了。
干踩点这活吧,人不能多,越少越好,而且还不能太扎眼,得让附近人感觉你出现的合理,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很容易坏事。
为啥野路子容易出事被抓,就是因为他们没经验,各种细节都不重视,干完活也不妥善收尾,留了一大堆破绽,不出事才怪。
从朝阳市区出发,到八棱观塔所在的大平房镇八棱观村,大约有45公里左右。当时还没有现在的g25长深高速和g45大广高速,走的还是s210省道。
小潘性格稳,骑摩托车也稳,40多公里的路,愣是被他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到地方已经是中午了,我俩也饿了,就在大平房镇里随便找了家饭店,点了当地特色的炖全羊,沾着韭菜花酱,吃的那叫一个香,羊肉炖的特别软烂,我俩都吃撑了。
接待我们的是个30多岁女人,应该是店里的老板娘,长得很漂亮,嘴角边上还长了一颗美人痣,身材也贼好,属于那种丰满耐看型的,而且很会打扮,看着很时尚,人也热心。
她看着我和小潘脸生,随口打听我俩是干啥的,问我俩是不是去八棱观塔旅游的,还说我俩来的不是时候,来旅游最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正好赶上三天庙会,人多热闹,还有不少好玩的。
我肯定不能说,我是来偷八棱观塔宝贝的,就跟她说,我俩是下乡收货的,专收一些老物件,像是老铜钱、老瓷器,老家具啥的。
老板娘一听我俩是收古董的,想也没想,爽快的说正好她家有一些老物件,是她娘家祖上传下来的嫁妆,留着也没啥用,她想去朝阳开个饭店,需要用钱,就问我俩收不收。
送上门的生意,没理由不做,我剔着牙,让老板娘把东西拿出来看看。
老板娘痛快的答应着,一边收拾着我俩用过的餐具,打扫残羹剩饭,一边招呼她男人,把家里那些老物件拿出来,给我俩看看。
她男人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看面相就是那种特别憨厚的人,说句难听点的,就是属于“一百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那种人。
听他老婆让他拿东西,他一声不吭就走了,去了后院。
等老板娘把桌子收拾好了,给我和小潘倒上了茶水,那个憨厚老实的汉子,怀里抱着个木箱子回来了。
木箱子长度大概在1米左右,高度能有60厘米吧,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我看了看,肯定不是现代的,可能比民国还要早,弄不好能到清朝中期左右。
箱子材质应该是红酸枝的,这种木材也叫“巴里黄檀”,俗称“花枝”,是清代中后期大红酸枝的替代品。
箱子保存的一般,表面还有些斑驳没脱落干净的大漆痕迹,一看当初就是富贵人家的嫁妆箱子,我估摸着,倒手卖个三五千块钱不成问题。
这东西要是大红酸枝就厉害了,也就是所谓的“交趾黄檀”,就这么大的箱子,保守估计也得五万块钱起步,弄好了遇上喜欢的,卖个十几万也是它。
老板娘轻轻拍了拍木箱子上的灰尘,又随手用抹布擦干净上面的蜘蛛网。
紧接着,她丝毫不避人,当着我和小潘的面,直接把衣服撩起来了,手伸进裤子里,摸摸索索找什么,看的小潘一阵脸红。
没一会儿,老板娘手里掏出来一串哗啦啦的东西。
原来是找钥匙……
只见她从钥匙串里,找出一把最小的,对着木箱子上的锁头,直接插到底。
刚才光顾着看老板娘摸钥匙了,看走神了,这才注意到,箱子上的锁头也是好东西。
锁头长度大约在15厘米左右,俗称“虾尾锁”,顾名思义,长得跟蜷曲的大虾很像,材质是黄铜的,包了厚厚的一层老浆,整个锁体是圆柱形的,上面还有四道锁箍。
锁面上雕刻有鱼形和莲花的图案,题材应该是“连年有余”,我感觉图案像是镶嵌的银片,因为看着跟锁头的颜色不太一样,有点色差。
这种锁头也是清朝比较常见的类型,不过一般都是铁质的较多,其次是铜质的,像是眼前这种铜嵌银的,应该不多,反正我是第一次见。
2000年左右的市场价格,像是普通的铜质“虾尾锁”,大概在1000块钱出头吧,眼前的这把铜嵌银的锁头,我估计最少能卖到2000块钱,甚至更多。
老板娘把钥匙插到了锁头最里边,怼到底了,反复插了几下没反应,显然是长时间荒着不用,锁头生锈了。
老板娘看着有些着急了,毕竟是有年头的锁了,我建议她抹点油,润滑一下,滑溜点应该好用。
老板娘意味深长的瞥了我一眼,脸上泛着红晕,招呼她男人去拿油。
涂完了油果然有效,随着老板娘把钥匙再次插到底,锁头发出“吱呀”的声响,打开了。
开了箱子,老板娘笑呵呵的瞅着我,让我看看箱子里的东西值钱不。
我这一看不要紧,好家伙,不简单呐,这老板娘的祖上肯定是非富即贵!
只见箱子里,散乱的放着五枚银锭,还有一些袁大头,玉簪,手镯之类的东西。
那几枚银锭,是标准的清代陪嫁银锭。
清朝的陪嫁银锭,大体上分为三种,其一是银锞子,也就是小型银锭,大多数为馒头形、吉祥物形,像是如意、元宝形状,重量在1—5两不等,小巧精致,便于携带,一般是平民人家的嫁妆。
第二种是中等的银锭,也叫小元宝,常见的有圆锤形或马鞍形,重约10—15两,多为官商通用锭,这种嫁妆银锭,通常是富户人家嫁妆用的。
最后一种银锭是大元宝,也叫宝银,通常是马鞍形状,重50两,多为贵族或官宦家庭使用,象征着显赫地位。
老板娘陪嫁箱子的银锭,正是第二种,清一色都是10两形制的陕西槽锭,上面还打着银戳“潼关厘局”,可能老板娘的祖上是陕西人。
这种银锭,2000年市场价值在2万左右吧,根据品相,可能上下会有浮动。
看着箱子里这些东西,我心里乐开了花,我有预感,如果价格谈的拢,这次我可能会发一笔横财。
看着看着,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按照箱子里这些东西来看,底部的高度,根本就没有60厘米高,而箱子整体高度,最少也得有60厘米。
我想了想,很快就明白了,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只嫁妆箱子,箱底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