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甲第不想听这些,撵走了侍女端起茶喝了两口,顿时整个人精神起来。
人,精神头足了,思维自然活跃起来,作为皇帝国事也涌上心头。
前几天,为了对抗门阀士族的逼宫,赵恒和梁忠书从林渊这里,学到了百家姓的计谋。
经过孔成安的宣扬,三门五姓一下子都慌了,可是天下百姓都欢呼雀跃。
有孔家大儒牵头,皇帝都跟百姓一样了,这些氏族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问题是一个亏还没吃完,紧接着粮食市场就有了巨大的消息,粮价疯涨让门阀士族乐坏了。
因此,门阀士族一方面继续想办法,给皇室施加压力来提升门庭地位,一边疯狂的将积存的粮食拿出来去卖。
横空出世的百家姓,毁了士族多年的美梦,他们肯定要在其它事情上下功夫。
粮食市场的突然异动,给了他们又一个机会。
这些氏族,无数年积累了数不尽的粮食,就等着一个机会全部出手。
刚好江南洪涝国库空虚,此时高价售卖粮食给国家,既能得到银子又能进一步掏空皇帝。
粮食会用来赈济灾民,而没了银子的皇帝说话就不会硬气,还不是得听他们的摆布?
而且宫中传来消息,说皇帝总是做噩梦,这便是最好的切入点。
“好一帮门阀士族,为了逼迫朕给你们上位封名,一方面说我没有为百姓做过什么事情,另一方面敢污蔑父王弑兄杀弟,谋朝篡位。”
“也就是朕心善,否则以父王的脾气,早将你们一个个砍了。”
外面的传闻,说先王弑兄杀弟才导致赵甲第经常做噩梦,她几乎随时都能听到。
有关父王上位的事情,赵甲第不太清楚,不过他问过右相杜玄龄,大概如下。
说父王有一个兄长一个弟弟,三人童年之时,多少背后的人还算是顾忌一些。
可等到长大,随着父王的主见崭露头角,原本的太子觉得受到了威胁,便拉拢了三皇子要压制父王。
奈何,父王不在宫中,经常在边疆与敌人作战,他们没有机会动手。
可等父王平定了边疆,满载荣耀而归,献上了大周最新的版图,太子坐不住了。
原本打算架空父王就行了,可现在改了主意,他要杀了父王。
否则,以父王的威望,等老皇帝一旦驾崩,太子根本不是父王的对手。
但是,有谋臣给了不同的意见。
说,有功夫去收拾二皇子,倒不如直接把皇帝给弄下来。
到时候太子成了皇帝,二皇子不听你的命令,杀他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而且老皇帝也年岁大了,只要大周还是赵家的,三位皇子谁做不是做?
不过,因为父王身边的能人多,多半都是不怕死的大将,因此要想扳倒父王很不容易。
因此,太子一干人等定下计策,要在凯旋门等二皇子再从战场归来之时,将其直接杀死。
本来计划天衣无缝,结果太子有个谋士临阵倒戈,将消息送给了二皇子,并通知当时的皇帝。
太子无奈只能临时决议发动政变,杀死了老皇帝,并在凯旋门布下重兵,等二皇子回来奔丧,将其一并拿下。
可,父王深夜突袭,太子等人被诛杀,残党流落在外,时时刻刻都准备复仇。
所以,父王弑兄杀弟谋朝篡位,这是太子余党所言,不足为虑。
然而,这只是杜玄龄一面之词,而他正是当年反叛太子的谋士,他说的话可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