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走路咋也这么快?我还担心你们晚上赶不过来,要在外面过夜呢。”江英看到自家夫婿,欢喜问道。
谢青山手上拿着赶羊的鞭子,回道:“大富带我们去找的,离咱们这儿不算远。”
江英一想也是,能牧羊的地方必然要地方大野草多,可不就偏僻么。
不过就因为偏僻大多数人都不知晓,这要不是大富带路,他们即便问路也找不到,最后只能去城里买!
“多亏了大富。”
谢青山点头,跟着道:“对,他卖皮料的时候认识的,交情老好了,给便宜了不少,向北还和养羊的人家商议了以后羊毛优先卖给咱们。”
自己村子上养的,加上这户人家供应的,制作毛笔中的羊毛用量足够了。
江英听到后松了口气。
他们三家有麦芽糖的生意可做,但村子上其他人家没有,除了卖药材的进账外就只有做毛笔的工钱。
并且养羊卖毛料羊油羊奶也是建立在做毛笔的基础上,所以毛笔生意万分重要!
“毛笔生意做起来了,咱们也能沾光。”谢青山望着眼前浩荡羊群,目光长远道。
江英认同:“是啊,咱们三家一起做麦芽糖,锦城肯定吃不下这么多的量,只能往外卖,组个外出的队伍不是件容易的事;
只有靠着大嫂,咱们才能将麦芽糖生意做大做好。”
谢青山眼底闪过对媳妇儿的赞赏。
去城里的队伍和去买羊的人一同回来了,留守村子上的人沸腾了。
天色黑的早,好在没雨雪,江二爷指挥人在村子中间烧了个大火堆,又安排了十多人举着火把围绕一圈。
顿时灯火通明的同时还很暖和。
羊群今日分显然来不及,先赶到最大的羊圈里,喂上草料,等着第二日各家再分配。
车辆上的物资,各家搬各家的,工坊里的几十个汉子一趟就抬过去了。
第二日要分羊,养羊要盖羊圈,各家汉子们没出去,改而垒起羊圈。
好在前面打土坯时生怕不够,也怕天冷地冻后打不成土坯,是以每户人家都打了多多的,剩下了不少。
牲口圈无需太高,屋顶用茅草就成,它们有皮毛御寒,冬日里挤在一起就成,不用额外做取暖的设施。
没下雨雪天气不能浪费,沈清带着妇人和姑娘家驾车去了城里继续采买。
现在村子上十五岁往上的女子也都学会了驾车,沈清喊一声,去哪驮东西很是方便。
昨天卖的药材,今日主要是橡子粉。
经过十来日十多人的捡拾,那一片橡子林基本捡干净了,再有其他地方的橡子树只有零星一两棵,留给山上的小动物们过冬吧。
是以今日沈清负责换橡子粉,其他人负责买自家以及其他人家让帮忙带的糙米杂粮豆类等。
带来的车辆多,回村的时候,精米白面粗粮堆满数辆车厢,看的所有老者就差热泪盈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