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图佐夫缓缓点头:“是时候了。”
7月初,柏林王宫密室。
腓特烈·威廉三世看着地图,手指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游走:“告诉克劳塞维茨,行动必须迅速,我们要抢在法国人之前拿下萨克森。”
布吕歇尔笑道:“陛下放心,这次普鲁士不再是观众,而是棋手。”
在欧洲的大地上,铁与血的交响曲即将奏响。帝国的雄鹰和王国的利剑,将在炮火中碰撞。而在阴影中,亚诺与佐罗的斗篷,正悄然掀起一场新的风暴。
1805年7月7日,欧洲大地再次陷入战火。
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达武、马塞纳、拉纳、苏尔特、缪拉等名将横扫西欧,如今他站在法普边境,面对的是普鲁士与俄罗斯联军的钢铁防线。
普鲁士方面,腓特烈·威廉三世亲自坐镇,沙恩霍斯特、布吕歇尔、克劳塞维茨统筹全局;俄国方面,巴格拉季昂、巴克莱·德·托利、本尼希森和皮耶尔·别祖霍夫正率军增援。
7月15日,法普战争全面爆发。
克劳塞维茨带领普军凭借《战争论》中“集中兵力”“内线作战”“分割包围”等理论,一度压制法军。法军在梅克伦堡和下萨克森遭遇了挫败,缪拉的骑兵被布吕歇尔逼退数十公里,达武的军团险些被包围。
拿破仑在前线指挥部翻看缴获的《战争论》手稿,凝视许久后,轻声说道:“理论,终究只是理论。”
他看到克劳塞维茨的核心思想:强调防御的优势、持久战、灵活调动内线兵力。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制造局部混乱、诱敌深入、主打快速突袭。
8月初,莱比锡战役。
拉纳和苏尔特联合突袭俄普联军侧翼。克劳塞维茨预料到突袭,但没想到拿破仑同时从后方派出缪拉的骑兵绕道切断后勤补给。俄普联军阵脚大乱,巴格拉季昂带着俄军左翼顽强死守,但德·托利和本尼希森已心生退意。
皮耶尔·别祖霍夫的少将团拼死阻击,数次差点被法军突破,但他依旧坚守阵地,赢得士兵的尊敬。
9月下旬,法军逐步逼近柏林。
柏林城内弥漫着绝望气息。腓特烈·威廉三世依旧没有离开,他站在宫殿高台上,望着远方升起的战火。
“我们已经尽力了。”沙恩霍斯特低声说道。
布吕歇尔的盔甲沾满血迹:“陛下,我请求您撤退。”
威廉三世闭了闭眼:“不,我要与城共存亡。”
克劳塞维茨走入殿内,神情疲惫:“陛下,我请求带一支突击队突围,不为胜利,只为保留普鲁士的火种。”
威廉三世点头:“去吧,我批准。”
11月5日,柏林陷落。
布伦瑞克公爵在城门外拼死抵抗,终究寡不敌众,战死于乱军之中。法军进入柏林,缪拉策马而入,达武控制宫殿,苏尔特清点战俘,马塞纳则稳住秩序。
拿破仑步入柏林宫殿,面对满目疮痍的城市,他冷冷一笑:“一座城换一个帝国,划算。”
俄国方面,亚历山大一世收到柏林陷落的消息后,当即下令撤军:“不能让俄国血洒异国他乡。”俄军退入波兰境内。
11月中旬,柏林条约(柏林法令)签订。
哈登贝格颤抖着走进谈判厅:“陛下,普鲁士愿意议和。”
拿破仑坐在长桌另一端,双手交叠:“很好。普鲁士保留王位,但你们必须加入大陆体系。”
哈登贝格低声问:“条件是?”
“封锁英国货物。”拿破仑语气坚定,“所有法国的附属国、同盟国、被征服地区,都要禁止英国商船靠港、英国商品登陆。这是法国的大陆封锁体系——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击垮那个海上帝国。”
条约内容公开后,柏林街头一片哗然。
商人愤怒,市民怨声载道。许多人在街角低声议论:“法国人岂会罢手?这只是开始。”
布吕歇尔独自坐在酒馆中,抚摸着空酒杯:“我们的荣光,到此为止了吗?”
克劳塞维茨收拾着作战地图,平静地对沙恩霍斯特说:“战争不会结束,只是进入下一阶段。”
巴黎,杜伊勒里宫。
塔列朗低声对拿破仑耳语:“陛下,欧洲的棋局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但这步走得太快,会不会引来更大的风暴?”
拿破仑笑而不答。他走到阳台,望着黄昏下的巴黎:“风暴吗?正好,让它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