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间就到了11月底,天气愈发寒冷,寒风凛冽,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冬日的来临。
这天,季珩下班回来以后,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夏夏,我今天得到消息,国际红十字会最近会有一批救援物资送往唐市,领头的是john smith先生,他是国际红十字会的副主席之一。我们外交部接到了陪同任务,我争取到了这次的陪同机会,你要和我一起去吗?”
白夏夏微微一愣:“国际红十字会?是要去唐市吗?”
“没错,这是他们送去唐市的第二批物资了。这次,约翰先生特意前来考察唐市的实际情况。”季珩耐心的解释道:“你不是一直想多了解一些关于筹建公益组织相关的事吗?趁着这次机会,你刚好可以和约翰先生交流一下。说不定能帮到你。”
白夏夏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正愁现在手头有关于公益组织相关介绍的资料太少呢,如果能和国际红十字会的高层深入交流,一定能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当然要去!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白夏夏兴奋地说,“而且自从上次回来以后,我一直没机会再回唐市看一看,也不知道那边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回去一趟。”
季珩看着夏夏兴奋的模样,也不禁跟着笑了起来:“那就这么说定了。他们不出意外的话,会在12月3号到达唐市。你趁这两天有时间,可以整理整理你想问的问题。”
“好!我知道了。”白夏夏用力地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她猛地抱住季珩的腰,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印下一个吻,“谢谢你。”
季珩的目光深邃的地落在白夏夏的脸上,正准备低下头回应她的亲昵,却突然听到一声细微的声响。
白夏夏搂在季珩腰上的手一僵,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趟跟车有点累,我午饭还没吃……”
季珩无奈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行了,快去吃饭吧,其他晚上再说。”
到了晚上,季珩让白夏夏把下午欠的那份加倍奉还。
到了最后,白夏夏感觉自己的手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完全使不上一丝力气。
事后,季珩细心地帮白夏夏清理干净,两人依偎在一起。
季珩问:“既然工作那么累,要不要考虑换一个?”
“嗯,原本以为今年办不成婚礼,我就打算做到年底再把工作转给我大嫂。但是现在咱们的婚礼提前了,我就想着等下个月就跟单位提。”白夏夏认真地说。
季珩也不在意白夏夏把工作送出去,“这样也好,回头我在京市找人给你重新安排一个轻松点儿的。”
“这个不急,我有其他打算。”明年就要高考了,白夏夏希望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看书,争取考上京大。
季珩看白夏夏没有继续说下去,也没有问,而是宠溺的说:“那行,有需要就跟我说一声。”
接下来的几天,白夏夏为这次唐市之行做着精心的准备。
上次在京市图书馆借的书她早就看完了,确实有些帮助,但白夏夏觉得还不够。于是,她又让季珩去京大帮自己借了一些书回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用笔记下来,希望能在这次交流中得到约翰先生的指点。
出发那天,天气格外晴朗。
他们跟着团队登上了前往唐市的车。
“也不知道唐市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了?”白夏夏望着窗外,轻声说道。
“据传上来的消息说,一切进展顺利。不过因为受损过大,整个唐市都需要重建,所以预估得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完成。”季珩耐心地回答。
终于抵达唐市,一下车,白夏夏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曾经破败不堪的街道,如今已有了新的起色。一排排简易的房屋正在逐步修缮,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
街道上,所有人都在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就连那些还不到上学年龄的小孩,也懂事地帮忙给基建的工人们送水喝;大一点的孩子则在一旁递材料、搬工具,脸上满是认真和专注。
白夏夏环顾四周,发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已不再是曾经的悲苦与无助,而是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被安排过来接待他们的人带着一行人前往临时安排的住所。
因为白夏夏和季珩是夫妻,他们也被安排到了同一间房。
安顿好后,季珩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白夏夏:“这是今天上午刚收到的关于这次救援物资的详细资料,你先看看,了解一下情况。约翰先生应该是下午会到,到时候我再带你去见他。”
夏夏接过文件,翻开看了一眼。里面详细记录了物资的种类、数量以及分配计划,还有一些关于唐市受灾情况的介绍。
她认真地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规划着。
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多,john smith先生才终于抵达了唐市。
他是一位中年微胖的男子,面相看起来和蔼可亲,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为了表示对约翰先生的重视,唐市的后勤指挥部特地安排了一场简易的欢迎仪式,让约翰先生和震后代表们一起吃饭,更多的了解当地的情况。
季珩也趁约翰先生空闲下来的时候,把白夏夏介绍了过去。
白夏夏和约翰先生问好后,用流利的英文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约翰先生,您好,我叫白夏夏。我一直很关注公益事业,也想成立一个公益组织。这次能见到您,我特别希望能向您请教一些经验。”
约翰先生听了之后,眼睛一亮。
他热情地握住白夏夏的手:“美丽的女士,很高兴认识你。你的想法很棒,公益事业确实需要更多像你这样有热情的年轻人。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好好交流一下。”
白夏夏兴奋不已,连连点头。
当晚,在季珩的安排下,白夏夏和约翰先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
白夏夏拿出自己记录的问题,一一向约翰先生请教。约翰先生耐心地解答着,还分享了许多国际红十字会在公益项目中的宝贵经验。
这次交流让白夏夏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两天,白夏夏还跟随约翰先生一起走访了唐市的各个受灾地区,了解物资的分配情况,也和当地的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白夏夏发现,虽然物资的发放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很多地方还需要长期的帮助,比如重建学校、改善医疗条件等。
在一次和约翰先生的深入交流中,夏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约翰先生听后,赞许地点点头:“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不过实施起来会面临资金和人力的难题。”
白夏夏早有考虑:“我计划先在京市发起募捐活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同时招募志愿者。”
约翰先生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相信你能做好。我会给你我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我。我也会在国际红十字会内部帮你宣传。”
白夏夏激动不已,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