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的支持文件和那笔沉甸甸的专项资金,如同两针强心剂,让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波的安民县官场,暂时平静下来,也让张龙飞在常委会上的话语权,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他心里清楚,光靠上面的输血远远不够,安民县要想真正站起来,必须得自己能造血才行。
这片土地太穷了,人才留不住,资金不愿来,症结在哪儿?除了交通闭塞、基础薄弱这些硬件问题,更要命的是这里的“软环境”。
张龙飞不是没领教过。从他刚来安民县调研时遭遇的“塌方”堵路,到后来推动工作时遇到的各种推诿扯皮、阳奉阴违,他深刻体会到,有些干部脑子里那套“官老爷”思想,还有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就像一层厚厚的茧,把安民县的发展活力给死死地束缚住了。
不把这层茧剥掉,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也可能变成唐僧肉,被一层层扒皮抽筋,最后落不到实处。
“环境不好,神仙来了也发愁啊。”张龙飞不止一次在心里这样感叹。现在,手握省里的支持和初步建立的威信,他觉得是时候对这“软环境”动真格了。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在服务企业和群众过程中,态度蛮横、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的歪风邪气。
这种风气不刹住,谁还敢来安民投资?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又怎么能平衡?
张龙飞直接找到了纪委书记钱卫国。“钱书记,咱们安民县有些单位、有些干部,服务意识太差,官僚习气太重。老百姓去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还很普遍。还有些人,把手中的一点小权利用到了极致,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咱们党委政府的形象,也破坏了发展环境。我觉得,是时候下大力气整顿一下了。”
钱卫国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对这些现象也早有耳闻,只是过去苦于力量单薄,难以撼动。现在张龙飞主动提出,并且背后有省里的支持和市委书记周启明的默许,他自然是求之不得。“张书记,你说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相当突出。我们纪委早就想动一动了。你放心,只要证据确凿,我们一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
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在张龙飞的推动和钱卫国的具体落实下,一场针对干部作风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安民县悄然展开。县纪委设立了举报热线和信箱,并组织了几个暗访组,深入到窗口单位、乡镇基层进行明察暗访。
没过多久,几个“典型”就被揪了出来。比如,县工商局某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政策的小企业主爱答不理,态度恶劣;乡镇某个负责低保审批的干部,故意刁难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暗示需要“意思意思”;还有某个掌握着项目审批权的科室负责人,被查实收受了企业的好处费……
对于这些查实的典型案例,县纪委的处理毫不留情,该处分的处分,该免职的免职,情节严重的直接移送司法。处理结果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点名道姓的通报批评。
这一记记重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巨石,在安民县的干部队伍中引起了强烈震动。那些平日里懒散惯了、作威作福的干部,切实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收敛起来。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第一把火,算是点起来了。”张龙飞看着整治行动的初步成效,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这还不够。光靠查处几个典型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建立规范、高效的服务机制。
他紧接着又推动了另一项工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他把涉及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税务办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了好几次协调会。“同志们,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用来设置障碍、牟取私利的。过去那种‘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模式必须改变!我们要把思想从‘管理者’彻底转变为‘服务者’!”
在他的强力推动下,一个崭新的县行政服务中心很快挂牌成立。各个部门的审批窗口被集中到一起,审批流程被重新梳理和简化,很多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虽然初期运行还有些磕磕绊绊,但相比过去那种“跑断腿、磨破嘴”的情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巢”开始变得暖和了,接下来就该“引凤”了。张龙飞心里清楚,安民县要发展,光靠本地这点底子远远不够,必须吸引外面的人才和资金回来。
他让组织部长孙海涛和县工商联一起,花了大力气,梳理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那些从安民县走出去,在省城、在沿海发达地区打拼,并且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技术人才、专家学者等等。
看着这份名单,张龙飞感慨良多。安民并非不出人才,只是这片贫瘠的土地留不住他们。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用诚意、用行动、用实实在在的变化,把这些“安民的骄子”请回来,哪怕只是先回来看看。
他没有把这件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而是决定亲自带队。“筑巢”需要实干,“引凤”更需要诚意。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带着办公室主任李明(现在对张龙飞是心服口服,办事极其利索),还有招商局的负责人,轻车简从,跑了好几个城市。
在省城一家装饰豪华的酒店会议室里,张龙飞见到了几位在省城商界小有名气的安民籍企业家。为首的是一位名叫刘振华的中年人,早年靠做建材生意起家,现在公司规模已经不小。
“各位老乡,各位前辈,我是张龙飞,刚来安民工作不久。”张龙飞的开场白很朴实,没有官话套话,“今天请大家来,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各位汇报一下家乡现在的情况,也听听大家对家乡发展的宝贵意见。”
他没有一上来就谈招商引资,而是先介绍了安民县近段时间发生的变化:打掉了黑恶势力,整顿了干部作风,优化了审批流程,启动了“暖心工程”,解决了旧城改造的“钉子户”,老工业园区也开始“腾笼换鸟”……他讲得很实在,不夸大,也不回避问题。
刘振华等人静静地听着,眼神从最初的淡漠、客气,逐渐变得有些惊讶和动容。他们离开安民多年,对家乡的印象还停留在贫穷落后、死气沉沉的阶段,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变化,而且还是眼前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副书记主导的。
“张书记,说实话,我们这些年在外面,也时刻关注着家乡。以前回去,看到那个样子,心里是真着急,也真失望。不是我们不想为家乡做点事,实在是……唉,一言难尽啊。”刘振华感慨道,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张龙飞点点头,语气诚恳:“刘总,各位老乡,你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过去的欠账太多,伤了大家的心。我今天来,不是强求大家立刻回来投资,那不现实。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安民县正在改变,而且是动真格地在改变!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像各位这样有眼光、有实力、有闯劲的企业家,还有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他接着介绍了他力主推出的一些针对返乡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土地优先供应、税收减免、贷款贴息、人才引进补贴等等。“我们能给的政策,一定给到最好!我们能提供的服务,一定做到最优!我张龙飞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只要你们回来投资,所有审批服务,我亲自盯着办!绝不会让你们再遇到以前那些糟心事!如果哪个部门、哪个干部敢故意刁难,你们直接来找我!”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掷地有声。
刘振华和几位老乡互相看了看,都被张龙飞的诚意和魄力打动了。
“张书记,冲您这番话,冲家乡现在的变化,我们说啥也得回去看看!”刘振华当场表态,“这样,下个月,我组织一个考察团,回安民实地看看,了解一下具体的投资环境和项目机会。如果合适,我们一定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其他几位企业家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回去考察或介绍朋友过去。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城市也接连上演。张龙飞马不停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拜访那些从安民走出去的“能人”。有在大学里当教授的,有在高科技企业做总工的,有在外地开连锁超市的……他用同样的真诚,同样的决心,一遍遍地介绍着变化中的新安民,描绘着充满希望的新蓝图。
虽然大的投资项目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张龙飞的这番“引凤之旅”,已经成功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一些中小型的投资意向开始出现,几位在外地工作的技术骨干也表达了愿意在合适时机返乡服务的意愿。
“引凤还巢”的计划,终于初见成效!这不仅为安民县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外部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面旗帜,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安民,这座沉寂已久的贫困县城,正在醒来,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张开双臂,拥抱那些曾经离开和所有愿意前来的人们!
张龙飞站在返回安民县的车上,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艰巨,但只要方向对了,步子实了,这片土地,就一定能迎来属于它的春天。